close
高雄區慈青學長會精進人文共修—961017「八大人覺經」



導讀人:林達宏師兄、林怡君學姊

與會人:呂宗錕學長、慈青陳俊嘉、羅婉箴學姊、方怡琇學姊、莊雪吟師姊、蘇嫺學姊



◎與會者分享

八大人覺經 -證嚴法師 講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前言



我曾在報紙上看過一句話,『閒人無樂趣,忙人無是非。』

大意是說:一個吃飽飯沒事做的人,一定不快樂,日子過得毫無

意義。



不過,現在這個社會,又有誰會是閒人呢?每個人每天總是

匆匆忙忙,一副忙碌狀,而他們忙得快樂嗎?我看不盡然吧!他

們每天放著正事不做,卻忙著應酬、打麻將、觀光旅遊。我想,

這種忙一定會使他們在飽樂之後,感到疲倦與空虛。



人生寶貴的光陰,如果都被這些『無事忙』浪費掉了,而真

正快樂的工作,卻沒做到,這是多麼可惜啊!



甚麼是人生快樂的工作呢?



凡是有利於社會群眾的工作,都是快樂的。



但有人卻不這麼想,每天只為自己的私慾、自己的需求而忙

碌,把自己關閉在私我的牢獄中,無法接觸到宇宙中真正善良可

貴的人性,以致心胸不能開闊,寧願空拋時光在是非中;這種人

毫無人生價值感,那有樂趣可言,這樣多痛苦啊!



人生苦短,真正需要做的事,實在太多,如能分秒必爭、心

無旁騖,去為福利人群而努力,過看殷實而富有意義的人生,那

有空閒時間去惹是生非呢?這才是『快樂忙』的人生。



不為正事多忙一點,卻會惹是生非,這是為甚麼呢?那是由

於喜歡計較,計較某些人做得較少,某些人做得不好?像這種凡

夫俗子,不知人生的價值,不善於利用人生寶貴的精力,常沉迷

於人我、利欲、是非之中,這實在是可憐又可悲!



佛陀以多種方法教育弟子,使弟子們能從迷惘是非的凡夫地

,邁向清明康莊的聖域——覺悟之道。它能讓我們認清天地宇宙

的真理,更能反觀自性,發掘良知,尋思分別世態事相——甚麼

事是該我盡力所為,甚麼事是我該盡力防止,而不可為。

甚麼是覺悟之道呢?佛陀在『八大人覺經』中開示八種覺悟

之道,教育我們如何離慾、離苦、遠離災難。




 

第一覺悟



世間無常, 國土危脆; 四大苦空, 五蘊無我; 生滅變異,

虛偽無主; 心是惡源, 行為罪藪; 如是觀察, 漸離生死。

     





世間無常



『世間』甚麼是『無常』呢?凡是有物質、有形態的東西都

是無常。有許多考古學家,他們研究世間物質景觀的結果,發現

一切大自然現象曾是倒山為海、移海為山,在幾千年前,海底說

不定是現在您我所居住的深山,或是陸地。地質天天在變,時時

都在移動,山海也無時不在變動中。



佛教中有很多文物,如敦煌的石窟,佛像林立,可以說是佛

門的勝地,但歷經了幾世紀,許多精美的雕刻已埋入風沙中。所

以科學愈是發達,愈可體會出佛陀所說的世間無常、生滅變異的

真理。世間的物質固然無一不在成、住、壞、空變異之中,而眾

生的心性,也難免淪於無常、虛偽、生住異滅的妄想裡。



就以人來說,過去的恩愛,甜言蜜語,一旦情盡、反目成仇

,因愛生嫉,終變成恨,這也是無常啊!



有一對年輕夫妻,以前很恩愛,但因故吵架,大大竟翻臉無

情,利用晚上先生睡覺時,向先生潑硫酸,使先生面目全非,一

隻眼睛因此被挖掉,而她也被警方逮捕。



這個例子,只是人間愛情形態的一部分,世間有多少恩愛甜

蜜的愛情故事,到頭來卻變成了悲慘的結局,這種情形,也是無

常啊!



愛情、事業、財富,的確是無常的。商業鉅子王永慶曾說過

一句話:『富不過三代。』這句話正代表了財富的無常。



所以說,科學愈發達,愈可印證佛陀所說的世間無常、生滅

變異的真理。





國土危脆



就像前面舉的例子,莊嚴雄壯的敦煌石窟建築,幾千年後會

被風沙所掩埋,青山有朝也會變成滄海;尤其科學發達的現代,

多少美好的自然景色,卻毀在戰爭中,這些在在都顯露了『國土

危脆』的真理。



儘管我們看到了,也聽到了這些事相,但如不深入佛教的教

理,那也是會迷迷糊糊的含混過去,沒有人會仔細的去體會。



唯佛陀能縝密尋思,透徹它的謎底,開導我們發掘智慧、去

尋求世間無常、國土危脆的奧秘!





四大苦空



人類多數的罪,是由我們自身發生。人為了享受自身私慾,

為了保護自己,而做了很多傷害他人的事,如果他能看透色身,

就可以盡此報身,為眾生求安樂,也為自己尋求覺道;引用現代

的一句話,也就是『犧牲享受,享受犧牲』。



在人群中,有些人真的是『閒人無樂趣』的無聊人生,這些

人就是太看重自己,捨不得把身心獻給社會。因為過分保護自己

,這些人一點也不快樂,可以說是『富中之貧』。這一類人生,

他雖在物質上無缺,但在精神與情感上,卻貧乏得可憐,他捨不

得付出感情與愛心。相對的,別人付給他的,一定也是表面應酬

,而非出於真心的對待;得不到愛人與被愛的幸福,這種人生,

實在毫無樂趣可言。



人體是四大假合。四大就是『地、水、火、風』,人生辛苦

忙碌到最後,大限到時的那天,四大散壞,風歸風、火歸火、土

(地)歸土,又有甚麼好計較的呢?



世間的苦、是苦在那裡呢?是苦在我們太看重自己的生命、

身體。



佛陀告訴我們四大苦空,所以我們應利用現在的身體,利用

四大組合的人生,看開自己,追求愛的真諦——良知。盡一己之

力,投注於謀求人群幸福之道,如此才能達到人生快樂的境界。





五蘊無我





人們往往就是太執著於物相,而生出分別心——是你、是我

,這是我喜歡的、我討厭的,劃分得清清楚楚;以致對於我愛的

就拚命去爭、去求、去嫉妒,使自己成為心胸狹窄的人。也正因

為如此,而造成了很多的苦樂業報。



我們應該靜思體認愛的價值觀——如你真正的愛一個人,你

也必須去愛他所愛的人,這樣才能使你、我、他,都生活在愛的

和睦中。這就是大愛,它沒有嫉妒與仇恨。



佛陀教我們要懷抱大愛,不要把愛局限於某個人或某些範圍

,那是短暫而虛偽的。古來聖賢,如釋迦牟尼佛、孔子、耶穌基

督,他們的愛都是徹底的、廣泛的,並且把愛恆久的延續下來,

付給眾生無限的愛心。



同樣的一份愛、一份情,為何我們要被愛與情,束縛得無比

痛苦與悲哀呢?為何不把這份愛,化為清淨、快樂而堅固的愛呢

?這就是眾生執迷的所在。



總說一句,佛陀教我們要看透人生的物象,要深徹去了解人

真正寶貴的感情,不要被外界物慾蒙蔽障礙;這就是『五蘊無我

』的道理。





生滅變異



佛陀所說的人生四相生滅變異,也是無常之一。



人的心念有『生、住、異、滅』的流動形態;人身有『生、

老、病、死』四種災苦;世間有『成、住、壞、空』四種變遷過

程。



這些都是佛陀所說四相『生滅變異』的無常。





虛偽無主



世間有那些東西是真、是實呢?到頭來一切終究如夢境一場……。

只是我們卻執著在夢妄、掙扎景況中受盡折磨,而不能自覺!



一般人往往活在彼此是非的人際關係中,世間上唯有兩種人

得到真快樂、也無是非紛擾,那就是『大智』與『大聖』;他們

沒有苦的感受,即使辛勞磨難也心甘情願,這就是超凡入聖;他

們不受世間的利害得失影響,他們的任務是為人群而生活。這就

是我常說的,釋迦佛是為眾生而修行,為眾生而成佛的道理。



所以說,只有賢人與聖人才能擺脫『虛偽』是非『無主』的

假相。



我們既已發心學佛,就應緊追聖賢腳步,修學解脫之道,不

受世間事物的影響,開闊心胸,心無一物,放下慾念私心。



這並不是不管世間事物,而是能夠把世事拿得起放得下,像

是虛空,任烏飛遊,而不留一絲痕跡。





心是惡源,形為罪藪





人與人為何會有是非呢?是因為心念大狹窄,無法容納一個

人或一句話,一天到晚都在話中挑毛病,時時刻刻猜忌別人會在

他背後說長道短,心中一點也無法泰然。所以說一個人的心胸、

度量一定要寬大,才能容納別人的一言一行。



人生本來就是變異無常,苦多樂少。有誰敢說,他這輩子都

很如意、很滿足、很快樂呢?物質缺乏有物質缺乏的煩惱,物質

太豐富又有太豐富的煩惱,缺少了感情也有煩惱,如果不能認清

這些,透徹道理,只一味追求,計較,認不清、弄不好,則心是

惡源、形為罪藪,這一輩子一定『閒』無樂趣、『忙』也是非。





如是觀察,漸離生死





透徹佛教教理,就能真假分明,快樂自在。人生之所以有苦

,是因為真假顛倒,把假的看成真的,去爭執、去計較;把真的

卻看成虛妄的,不去用心理會,這就是顛倒人生。



學佛是希望能覺悟,能覺悟的話,就能真假分明,視生死、

平常;即使『忙』也忙得快樂,『閒』也閒得很逍遙自在

延伸思考

一、世間的苦究竟苦在那裡?很多時候要去平衡,在事業、家業、志業如何取得平衡?

◎事業還滿得心應手的,但參與活動家人會有些反對的想法,是目前最苦的?

◎家人突然間去做環保,也是會有改變,相信因緣。

◎身教後,讓家人感動才會有因緣,不刻意強求。

◎見苦才知福。



二、對於物欲與百貨公司的名牌,你是如何看待?

◎東西實用就好了,不會特別去買名牌,但品質還是很重要。

◎看是需要還是必要,再去思考要不要買。

◎不要特別去追求名牌,但東西有品牌,可以使用較久,也是另一種環保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da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